走不进的尼泊尔(九)蓝毗尼与迦毗罗卫

发表时间
评论 没有


佛教与创始人释迦牟尼相关的8大圣地中只有蓝毗尼在尼泊尔境内。2500多年前迦毗罗卫国的王后摩耶夫人路过蓝毗尼时在一颗菩提树下生下了太子乔达摩·悉达多,35年后乔达摩·悉达多悟道成佛创建了佛教被尊为释迦牟尼佛。后人在蓝毗尼修建寺庙纪念佛主,至今还能见到印度阿育王来朝拜之后题字的石柱,和1000多年前玄奘西行取经时看到的一样。


按典籍记载,摩耶夫人当时正在回娘家待产的路上,因喜爱蓝毗尼花园中的奇花瑞草池水香洁才会在此停留。现在的蓝毗尼园正是一座770公顷的大花园,园内有世界各国修建的寺庙,按大乘小乘分列于中轴线的两侧,蓝毗尼因此也可以被称为世界佛教博物馆。


蓝毗尼园


走不进的尼泊尔

夜幕下的摩耶夫人祠


有了去贾纳克布尔的经验,去蓝毗尼我是打算坐豪华车的。早晨收拾了一下就去车站买票了,穿大街过小巷已经是熟门熟路了,当然怎么近怎么走。当我走进售票大厅的时候才发现,由于抄近道完全错过了那一大排豪华车售票点,算了懒得再走过去随遇而安吧!可见随遇而安就是懒人的借口。照例一个字不认识,问了几个柜台指来指去就找不到,不管是第一个还是最后一个都不是他们说的那个啊。经高人指点才发现墙的另一边还有个窗口。窗口边挤满了人都是男的,有点头大,凑上去再说吧,很快有挤在窗口前的人问我去哪里,然后互相说了点什么把我让到前面了。我想他们说的大概是有个外国女人要买票,相信他们让开是因为我是女性而不是因为我是外国人,在某些妇女地位较低的国家,女性往往被认为缺乏能力需要得到更多照顾。我个人认为在宣扬男女平等的同时又要求女士优先是不合理的,得到一些的时候必然需要放弃另一些,中性化是必然的趋势。


买了票回来,陪要回国的小伙伴买了点东西,一起吃了最后的午餐,说不定这一别也就没有机会再碰面了。在旅途中遇见一起走一段,也算是有些缘份,而我是一个任性且不解风情的人,喜欢简单地相遇简单地分离。送走小伙伴后独自去了杜巴广场,坐在杜巴广场看车来人往是件很有意思的事,这些千年古建仍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它们都活着,发挥着它们一直以来的功用。这些人也和千年前一样在广场上聚集,家长里短、祈祷求福、买卖乞讨从来没有改变。


走不进的尼泊尔9

特莱民居


时间差不多了,去旅馆取了行李往车站而去。很快天就黑了,没有路灯,我可能错过了某个路口,沿着河边直直的走到车站后面的荒地。下班赶路的行人来来往往,尼泊尔人喜欢穿黑、灰等深色服装,只有我一个外国人,虽然知道不会有危险还是不由加快脚步。到车站窗口一看里面没人,问了一圈都没人知道,或者他们说的我没听懂。好在再回到窗口的时候售票员已经回来了,他在票上面写了几个数字。这下我明白了,他们卖票的时候还不知道哪个车呢,所以要我到时间到窗口来,而他刚才写下的就是我要乘坐的车的车牌号。


进车站找车,一下懵了车牌完全看不懂,踌躇间发现车尾的车牌上写的是和我们一样的阿拉伯数字。跑到车后面专看车尾,很快就找到了。还有点时间,又跑去站台那边喝茶,好喜欢这里的茶。上车找到座位,惊讶的发现车上不止我一个老外,还有个去做义工的美国姑娘,我们的座位离太远没有太多机会什么交流。让我感到很欣慰的是尼泊尔人和她说了点什么之后问她“Do you speak English?”^^中途休息的时候本想叫她一起吃饭,想想西方人不太吃这种没有卫生保障的东西就算了,其实卫生还好吧自来(井)水管够感觉比国内的小饭店干净多了。姑娘下车的时候尼泊尔人告诉她下车之后还要再打车,好像她的英语真的很不好,我都能一遍听懂的她还听不懂,哈哈,我以后说英语会带南亚口音吗?


走不进的尼泊尔9

农田与佛塔遗址


到蓝毗尼的时候天刚微微亮,一时不知道去哪里好,见同车的喇嘛进了车站旁的饭店,我也进去坐坐吧。要了一杯茶,一边解解乏一边等天亮。有点饿,问老板娘有什么吃的,说是只有面,那就来一碗面吧,她说好。然后听见她给厨房里的人说我要吃面,然后见她们在厨房里忙碌,然后见她们都开始吃饭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饿死我了。问老板我的面呢,老板说只有方便面你要吗?我说赶紧来吧……终于吃上了!


吃完赶紧逃走,1分钟以后我就站在蓝毗尼村的大路上了,路两边都是旅馆、饭店和小超市。在靠中部的位置找了一家旅馆,最便宜的房间,2张床1个茶几,公共洗手间,没有沐浴,洗澡需要自己接水,公共的大露台上有桌子椅子还是挺舒服的。价格足够便宜,其他都能接受,就住这里了。趁其它房间没人悄悄参观了一下,有些是标间,不过我还是喜欢这一间比较向阳。


走不进的尼泊尔9

特莱乡村


休息了一下之后出去转转。村子离蓝毗尼园东门很近,就在汽车站的斜对面。步入大门立即感觉穿越到了另一个地方,远离尘世的喧嚣。宽阔的路面,路的两旁满是奇花异树,然后是一片很大的湖,湖面已有秋色。路边有2、3个喇嘛,听不懂他们说什么,不过箱子上写着大大的donation。


见到的第一座寺庙是西藏寺,典型的土蕃风格,由私人筹建。西藏寺旁边是园内最早的一座寺庙,和旁边的西藏寺比起来甚为萧条,也是私人筹建,仍然有僧人在主持。穿过西藏寺就是蓝毗尼园的核心——摩耶夫人祠,每天早晨从5点开始世界各地来此朝拜参观的佛教信徒和游客便络绎不绝。坐在路边的石凳上休息,看人来人往,很快发现前方不远的活动板房貌似售票处,这样倒也方便不用老远的跑去大门买票。一个喇嘛和一个汉人手拉手的往售票处去了,汉人看到我忙把手抽了出来,不要心中有鬼嘛,在尼泊尔两个男人手牵手很正常的说。


走不进的尼泊尔9

蓝毗尼园,由日本东京大学教授Kenzo Tanga设计


沿着中轴线一直往北走就是国际寺庙园区,按朝佛的顺序顺时针参观。我等非信徒逆向也无不可,我只是想早些看到中华寺和韩国寺,如果从园区北边的大门进来先走哪边差别不大。先去了中华寺,中华寺是由海南的一个寺庙筹建的。整体和内地的寺庙长得差不多,红墙黄色琉璃瓦,只是更紧凑一些。我去的时候内部正在修建中只在前院看了一下。


中华寺的对面的韩国寺具有典型的韩国寺庙风格,没有多余的装饰,大殿建在高台之上,殿内墙上挂着佛像,中间置一案台讲经之用,大殿中挂着些小灯笼形状物件上面写着字,这个我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在殿中坐了一会儿感觉甚是清雅。韩国寺有宿舍可以住宿因为食宿费用低除了香客以外还有很多中国背包客住这里,我去的时候有不少香客在聊天,但感觉不到喧闹,整个院子里就听见一位女中国背包客的声音。


走不进的尼泊尔9

能看出来是什么寺吗?


尼泊尔寺是由多国捐建的,很精致,进门需要脱鞋。尼泊尔寺旁边是个修院,我等闲杂人员不可进入。再旁边就是蓝毗尼最高大上的寺庙——德国寺,因为德国并无佛教传统,德国寺融合了多种风格,就我能分辨的大致有藏、泰、和几种,所以一眼看上去总觉得似呈相识又别有洞天。这里我要好好夸一下寺庙内部的壁画穹顶画,非常精致美极了,讲的是释迦牟尼创建佛教的故事。中国传统建筑中没有穹顶,穹顶画更是少见,我在这里就少见多怪一下。与尼泊尔寺一样进门需要脱鞋,寺内不能拍照。


离开德国寺我去了西门。西门太偏僻了,回来的时候遇到几个尼泊尔小孩子也许是印度小孩,见到我就把东西顶头上叫我拍照,不拍还不让走,虽然是佛门静地我还是有点怒了骂了他们一句就走了。其实我觉得他们很可怜,小小年纪就要为生计愁。但是救急不救穷,而且我很讨厌这种强讨,如果明码实价的摆个摊照相10块说不定还会拍几张。


走不进的尼泊尔9

佛教博物馆


西门外有几家饭店,也许还有旅馆,没什么兴趣。回来往北门走,北门外很热闹,旅行车都停在这边,不少摊贩贩卖各种物品,具体什么没细看。找了一圈也没见着昨天在旁边小镇见到的绿色豆子咖喱,买了黄色豆子咖喱,味道还行稍微辣了点。主售票处在北门,再次告诉大家蓝毗尼园只有摩耶夫人祠需要门票,莫耶夫人祠前还有一个售票处,如果不确定是否进去莫耶夫人祠可以先不用买票到门口再买。


去摩耶夫人祠是我离开蓝毗尼的那天早上,最好是穿拖鞋过去哦,因为要脱鞋才能进去。一队队的东南亚朝圣团,间或有些小黑,排着队进寺朝拜,我也跟着他们排在队伍的后面。寺里是原寺的遗址,有牌子写不要投币,大家还是拿出零钞往里扔,我也扔了几张。进了寺庙东南亚朝圣团开始集体诵经,突然遇到这样的情形还是感觉蛮震撼的。出了寺庙,院子里那棵著名的树挂满了彩旗,许多僧人坐在树下修行。东南亚朝圣团在院子里各自找一块地方铺上地席坐下,或诵经或干点别的。阿育王石柱上还留有当年阿育王来此朝拜后留下的字迹。


走不进的尼泊尔9

早课仪式


忘了写迦毗罗卫。。。。。


迦毗罗卫


在蓝毗尼园的门口有2块大牌子,一块是乘坐Rickshow到各景点的价格表,另一块则是迦毗罗卫国都城及其他遗址的介绍。单就“迦毗罗卫”这几个字就让人充满遐想。回到GUESTHOUSE翻开LP,还真有介绍。再打开Google Maps和Earth确认了方位和地表外貌。


第二天便按图索骥,先坐车到北门路口然后转车到道利赫瓦,后面的路我选择了步行,不会骑车就是这么挫。路过一个派出所,被警察大姐叫住聊天,又请我喝茶又带我去印度神庙祈福,看她那么热情也不好马上走,聊了半天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家里都有什么人,结婚没有,孩子多大之类的,合过影告别继续上路。


很快就离开城市进入农村了。哎,一所房子前一个姑娘在叫我,对这种印象不太好装没听见,居然追过来,然后居然问我是男是女……我有那么像男人嘛!聊了半天意思就是不管男女都得留下来,感觉就是被西方游客宠坏了那种,不过她后来给我的FB账号是一个在印度IBM工作的美女的。后来找我要两个中国的小东西,我什么都没带,只好把巴德岗老板娘送我的布艺小人儿和一个很旧的驴脚印钥匙链给她才放我走了,心疼死我了。要自己跑掉也可以,但是看她也没恶意的样子,跑掉好像不太好。和她一起的另一个女孩就原生态多了,估计时间长了也会被她带坏。


之后很顺利就到了Tilaurakot,沿途乡村劳作场景就像走进了罗中立的《父亲》那个年代,距离感太强了。遗址不收门票,除了我只有一个西方游客和她的导游。管理员给我简单讲解了一下,和我聊了他的信仰和他父母的信仰,然后向我炫耀他的苹果手机。虽然iphone在尼泊尔绝对是奢侈品,但用iphone的人也不算特别少,都有个共同的特点是装了厚厚的外壳。迦毗罗卫博物馆有一些从遗址发掘出的物品,不少石雕之类的放在室外只有简单的覆盖和围栏防止被人偷走。


回道利赫瓦走的另一条路,路边有不少低矮的茅草棚,大概是竹子做的强,有些茅草顶上还爬满藤蔓。虽然简陋里面倒是很干净,看起来也蛮凉爽,显然很适合特莱平原炎热的气候。


回蓝毗尼的时候坐过站了,在一个很热闹的集市下了车,有好多好吃的。可惜我的零钱不多了得留着坐车,不能大快朵颐,更可气的是回蓝毗尼的时候因为车挤忘记买票了……早知道会忘还不如多吃点。。。

推荐阅读:

作者
分类 游记攻略

评论

本文评论功能已关闭。

← 较早的 较新的 →

相关文章